本团队主攻方向:
(1)复杂环境下流动腐蚀预测防控理论及应用:基于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过程分析,开展腐蚀、流动、传热、相变耦合作用下的失效预测与防控技术研究。理论研究包括:多相流冲蚀、沉积、磨损与气蚀等失效机理、表征及预测方法研究,构建失效机理、耦合建模与仿真、模拟试验等流动腐蚀预测研究体系。
(2)耐腐蚀耐磨损耐气蚀流体机械研发及应用:基于化工连续生产工业中的物料输送过程,以各类泵和阀为具体研究对象,深入开展基于三维流动分析之上的腐蚀性固-液、气-液两相物料输送设备的耐磨、耐冲蚀、耐气蚀特性研究,进一步揭示多相物料输送设备的内部流动机理和冲蚀磨损气蚀规律,建立以耐磨、耐冲蚀、耐气蚀和提高效率为主线的设计方法。
(3)流动腐蚀实时专家诊断监管系统研发及应用:基于石油化工、煤化工过程腐蚀、流动、传热、相变等复杂过程的关联分析、流动腐蚀机理研究、失效表征与预测方法研究、流动腐蚀校核准则研究、化工过程设备系统的流动腐蚀失效控制体系研究,通过流动腐蚀失效参数的建模与编程、流动腐蚀参数的状态监测,开发复杂苛刻过程流动腐蚀实时专家诊断监管系统及压力管道设备系统流动腐蚀信息化管理系统。(4)耐流动腐蚀过程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基于流动腐蚀预测,探索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共性技术在过程装备领域的应用。研究特种设备系统及流体机械在复杂环境条件下,多相流动传输过程中,承受冲蚀、沉积、磨损、气蚀等作用机理,搭建结构分析、优化设计技术与数字化仿真技术平台,确定过程装备数字化模型、产品结构与流动特性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开展基于流动腐蚀预测校核的核心工作部件创新优化设计与关键部件的研发。
团队已完成科研项目共 28 项(其中:国家级 6项,省部级 12项,总经费786万元);共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 2项;共发表学术论文 90 篇(其中SCI 33 篇,EI 12 篇);出版专著 0 部;发明专利 38 项;现承担科研项目共 12 项(其中:国家级 5 项,省部级6项,总经费424万元)。